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林家阳教授 到我院指导讲学
2018.11.28


围绕“培养有用的设计人才”这个主题,林教授首先介绍了当下中国高校设计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现状,并结合具体的案例,深入浅出地向到会师生讲述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一一即会说、会写、会创意、会沟通。接着,林教授介绍了英国、美国、德国、日本四国在思想和文化上的不同,对比了它们在培养学生上的差异性。林教授以丰富的教学经验指导在场学生,在校期间要为“表格”而奋斗一一即要重视文化课的学习,不断地加深阅历和经历,并赢得丰硕的奖励和成果。林教授还语重心长地传授他成功的秘诀: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;有奉献将会得到更多的回馈。
在讲座的后半部分,林教授讲到,同学们一定要有文化自信,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,蕴含着大量的设计创新,应利用好资源,将中国特色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并融入到现实的设计中。他还为大家分享了以中国文化和资源为基础的优秀设计作品,并对此作了点评。紧接着的互动环节与会师生积极提问,林教授一一答疑解惑,现场气氛活跃,反响热烈。


下午14时,林教授又以“教师教研产能力”为主题,为来自省内30余所高校的教师开展讲座。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,林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11月1日召开的“2018—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”的基本情况,并对教育部陈宝生部长的发言进行了解读,传达教育部高教司长:“全面振兴本科教育”的会议精神。讲到教师的教研产能力,林教授以自己的一门公选课教学为例,认为教师要适应好自己的角色,懂得珍惜和利用好自己的资源,在教学、科研和产业三个方面实现良性的循环,为自己积累经验,为学生提供榜样,也为学校创造价值。


面对在座的众多青年教师,林教授提出了自己的三点要求和希望。
第一,在教学方面,林教授认为,作为青年教师,至少要创造三门课程的权威。
一是:上好自身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,做到“无人可以替代”的程度,也就是自己要有看家本领;
二是:要上一门跨专业的,即所在学院全体学生都可以享受的公选课程。
三是;要上一门全校性的通识公选课。
第二,设计一定要重实战。设计学是应用性学科,好的设计一定是有用的设计。青年教师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深入研究设计,和当地的企业或是乡村进行长期合作,五年十年的进行深入的研究。
第三,关于教材的编写。教材实际上就是对课程的梳理和总结。本科教育回归教学,青年教师只要把教学搞好了,论文、专著、教材、职称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。

讲座结束后,林教授与参会兄弟院校教师一起参观了我院师生的教学成果展。在视觉传达系展厅,林教授对同学们图形插画的表现形式、传统文化的现代表现、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都给予了积极的肯定。



在环境设计系展厅,林教授对我院环境设计专业“真题真做”持续参与开封老城老街坊规划与改造、美丽乡村项目表示认可,尤其夸赞�了环境设计系深化产教融合、突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路;
在艺术展览中心,林教授对我院雕塑、绘画专业师生的造型能力、创作热情和创新能力也给予了高度评价。观展结束,林教授对我院的办学方向留下了“求新、求异、求进”的墨宝,既表达了对学院过去取得我就的充分肯定,也寄于了易斯顿未来建设发展的�切期待。

林家阳
同济大学教授/博士生导师
十大“上海市原创设计大师工作室”领衔大师
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
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
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
“北京2008”奥运会会徽国际设计大赛评委
上海2010”世博会会徽国际设计大赛评委
全国美术展览设计展评委
上海艺术双年展艺委会成员
赫尔辛基国际广告双年展评委
澳门设计双年展评委
台湾“金点奖”、“金犊奖”评委
北京中国工业设计“红星奖”评委
“国家教学名师”评委
“长江学者”评委
国家教学成果奖”评委
“国家级精品课程”评委
“本科教学评估”专家
曾任无锡轻工大学(现江南大学)设计学院院长,
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院长
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