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校组织学生观看“对话非遗:豫韵悠长”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

2025.01.22

为引导广大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、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,深化我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,202512119:00—19:40,我校组织全体学生在线观看学习了青力青为 豫见未来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期——对话非遗:豫韵悠长。

我校组织学生观看“对话非遗:豫韵悠长”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

我校组织学生观看“对话非遗:豫韵悠长”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

此次直播课共分为匠人匠心 薪火相传”“静动柔刚 心境芳华”“求穴循理 仁心所系三个主题。非遗传承人和非遗推荐官们聚焦河南丰富的非遗文化,为同学们讲解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、制作工艺以及文化内涵,和氏太极拳的创立背景、拳法特点和传承意义,河南邵氏针灸的学术传承、针法特色与社会贡献,系统地展现了河南极具特色的多元非遗项目。

我校组织学生观看“对话非遗:豫韵悠长”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

我校组织学生观看“对话非遗:豫韵悠长”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

通过此次直播课的洗礼,同学们不仅对河南非遗项目的基本特点、发展脉络、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科学原理有了更为透彻的认知,更深刻体会非遗文化与生活息息相关。我校将持续发力,组织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宣传活动,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注入强劲的文化动力。

以下是学生的心得感悟:

王梦涵(2024级环境设计4班学生):课程在内容上呈现丰富多样且独具匠心。朱仙镇木版年画,体现匠人的精湛雕版技艺,表达作品中承载着的民间美好体验和对生活的热爱,让我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质朴与力量。和氏太极拳,将武术与哲学思想紧密结合,内外兼修,这种独特文化内涵让我对太极拳有了全新的认知,也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到惊叹。邵氏针灸,注重精准定位与手法运用,强调宁失其穴,勿失其经,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,为中医针灸学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
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要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,坚持创造性转化,创新性发展,让青春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,让更多非遗文化走进大众视野,走向世界。

王承梦(2023级产品设计2班学生):对话非遗,豫韵悠长,它不仅仅是一场文化展示,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。我深刻地认识到,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与祖先对话的桥梁,是我们了解过去、认识现在、展望未来的窗口。它们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记忆与情感,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。让我们携手共进,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,让豫韵悠长,让中华文化永远闪耀在世界的舞台上。

何洁(2024级数字媒体艺术2班学生):从朱仙镇木板年画到和氏太极拳,再到河南邵氏针灸,我不仅聆听到了非遗背后的故事,更沉浸式地体验到了河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。面对非遗文化传承,不仅需要掌握适时的方式方法,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创新性。

通过此次直播课,我对河南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对非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作为一名大学生,我将在未来的学习中,积极参与非遗实践活动,推广非遗保护意识,致力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为非遗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。

 

关闭

密码登录

登录